首頁 關于晶淼 業務領域 公司動態 政策規范 聯系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策規范 > 技術規范

環評文件弄虛作假要不得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3起環評文件弄虛作假典型案例。這是生態環境部門堅持以環評文件質量為核心,持續加強審查審批環節把關,不斷加大環評事中事后監管力度,堅決查處各類環評文件弄虛作假行為的具體行動,充分體現了生態環境部門加強監管執法的堅決態度。

所謂環境影響評價,是指由專業機構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梢哉f,環境影響評價是環境風險的過濾器、安全閥,也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對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環評文件一旦出現抄襲、關鍵內容遺漏、數據結論錯誤、故意篡改等其他情形,其危害可想而知。

從公布的典型案例看:南京紅太陽生物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環評文件“張冠李戴”,引用的監測數據與原始監測報告中的數據不一致;四川通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環評文件“瞞天過海”,偽造房屋租賃合同,隱瞞防護距離內有13戶村民房屋的事實;海南智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環評文件“抄作業”,連與本項目無關的技術參數都抄了進去。最終,這些案件涉及的相關責任單位及人員分別受到了雙罰、失信記分、撤銷環評批復文件等處罰。這些典型案例再次警示我們,建設單位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對受委托編制單位的約束,明確各方責任,不能“一委了之”,當“甩手掌柜”,否則會“賠了夫人又折兵”。環評編制單位如果不守信用,則不僅要受到經濟處罰,而且還會受到列入環境影響評價失信“黑名單”等處罰。

如何防范環評文件弄虛作假?關鍵要在常態監管和動真碰硬上持續發力,始終保持嚴懲重罰高壓態勢,堅持“零容忍”,因為這不僅僅是職業操守,更是法律底線。

首先,應從提高違法成本入手,讓其不敢造假。為嚴防環評文件弄虛作假,我國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應當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刑法修正案(十一)也將承擔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職責的中介組織人員弄虛作假行為納入刑法定罪量刑。監管部門在辦理此類案件時,要依法嚴懲涉事環評機構,并充分發揮典型案例教育警示作用,讓環評機構與從業人員不敢心存僥幸、以身試法。同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引導建設單位擇優選取信用良好、技術能力強的環評單位,倒逼環評單位和從業人員將環評文件質量作為安身立命之本。

其次,應從強化常態化監督監管入手,讓其不能造假。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明確規定,環境影響評價必須客觀、公開、公正,綜合考慮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實施后對各種環境因素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影響,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應認真落實以質量為核心的環評文件編制監管要求,加大環評文件技術復核力度,切實加強“雙隨機”檢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在日?己嘶A上,輔以大數據、智能化手段,嚴格落實對全國8000多家環評單位和14000多名從業環評工程師“一家一家過、一個一個查”的工作要求,強化重點單位和重點行業靶向監管。加強信息公開,讓環評報告可查詢、可校驗、可監督,營造守信者受益、失信者難行的良性市場秩序。

最后,應從健全長效機制入手,讓其不想造假。在做好個案追責的同時,要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信用管理機制、司法銜接機制和環評人員從業異常情況預警機制,實行全流程監管、全周期追責。對發現的環評文件弄虛作假等問題,回溯環評文件編制、評估、審批、召集審查全流程,明確各方責任,并對有關單位和人員依法實施“雙罰制”。倡導環評單位自覺抵制惡意競爭、市場壟斷、超出技術能力承攬環評業務等行為,凈化環評市場,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減少排污企業“誰保我過關,我就讓誰做”的可能性,堅決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

 

 

友情鏈接/LINK:

河北晶淼環境咨詢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新鑰匙建站    備案號:冀ICP備11026851號-1
 

晶淼環境

晶淼中恒

厚壤環境

晶淼官網
老太脱裤子让老头玩xxxxx,丰满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久久39